搜索
首页 《远山》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意思:隐隐约约隔千里,巍巍知道几重。

出自作者[唐]吴融的《远山》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隐山》,隐山是一座地理位置和实际存在的东西都很模糊的山,它似乎在千里之外,又似乎就在身边。首句“隐隐隔千里”,是就山在人地相隔的实际情况而言的,而“巍巍知几重”则是就人想望山高峻而引起的主观感觉而言的。由于山高千里,远隔天边,望之而不可即,感到山在千里之外,巍巍几重,也同样是望山而生的主观想象。两句诗,一句写实际客观的山,一句写主观感觉的山,相互烘托,一方面突出了山的“隐”和“高峻”,另一方面也烘托出了诗人对山的渴慕和思念之深。 “平时未能去”,是诗人对山的总印象,由于山的巍巍高大,平时想去也是不能的。而现在呢?现在不同了。由于某种原因,诗人不得不离开它,因此它对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所谓“平时未能去”,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山高水远,交通不便;另一方面也有因人事牵绊,难于脱身之感。这句诗以退为进,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自己对山的特殊感情。 “梦断一声钟”。这句是写梦醒之后,还觉得山就在耳边响着。钟声本是阵阵传来的,诗人却说一声钟,可能是由于诗人梦魂萦绕的缘故。这句诗把客观的实际情况和主观感觉揉合在一起,以突出对山的特殊感受。 总之,这首诗通过层层烘托,反复渲染,把一个“隐”字和“高峻”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这首诗的诗意究竟怎样,这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理解。从作者方面来说,这首诗可能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读者方面来说,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可以理解成离开隐逸之地而产生的惆怅之情;有的可以理解成对隐逸之地本身风物环境的赞美;还有的可以从诗中体会出某种更深的弦外之音(如有的版本这首诗题为“寄隐者”,可视为书信或诗歌),等等。总之,由于读者生活体验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诗的艺术概括的特点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关键词解释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巍巍

    读音:wēi wēi

    繁体字:巍巍

    短语:巍 岿然 巍然 崔嵬 巍峨 峻

    英语:lofty

    意思:
     1.崇高伟大。
      ▶《论语•泰伯》:“巍巍乎!舜

  • 隐隐

    读音:yǐn yǐn

    繁体字:隱隱

    英语:indistinct; faint

    意思:(隐隐,隐隐)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