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程朱之学四首》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意思:绝非是像圣,严重的疾病在接近道理。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程朱之学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体系具象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使得诗歌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 首先,诗人通过对“杨氏枯”、“申韩”、“黄老”等思想的批判,表达了对道德沦丧、思想混乱的担忧。杨氏枯是一种无用的理论,而申韩则是不讲仁义、只重法治的思想体系,黄老则是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流派。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人们失去了道德底线,社会风气败坏。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些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其次,诗人对“颜孟徒”的赞美和对“妖鸟”的批判,表达了对道德高尚、思想纯正的追求。颜回和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是诗人所推崇的。而“妖鸟”则是指那些违背道德、思想混乱的人,他们来自昆仑山脚,毒逾蛇豕,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追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道德高尚、思想纯正的追求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最后,诗人对“天地心”的赞美和对“程朱子”的推崇,表达了对道德重建和思想统一的期望。天地心是指天地之间的道德准则和精神信仰,程朱子则是指南宋理学家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体系。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天地心的引导和程朱子的思想体系,才能重建道德、统一思想,使社会重新走上正轨。 整首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思想混乱的反思和对道德重建、思想统一的期望。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使得诗歌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关键词解释

  • 大病

    (1).死的婉辞。《庄子·徐无鬼》:“ 仲父 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陆德明 释文:“大病,谓死也。”《礼记·檀弓上》:“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 陈澔 集说:“大病,死也,讳之之辞。”
    (2).重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常抱刻骨之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哎!’ 老韩 应了一声
  • 绝非

    读音:jué fēi

    繁体字:絕非

    造句:

  • 近理

    读音:jìn lǐ

    繁体字:近理

    意思:近乎情理;合理。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平叔所管盐务,所由人数有几,量留之外,收其粮课,一岁尚得十万贯,此又不近理也。”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其言最近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