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万菴十章·归山》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意思:生死轮回第几番,尘世间劫劫不曾熟悉。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呈万菴十章·归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生死轮回第几番》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轮回和生死,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生死轮回”,是一种佛教哲学观念,认为生命在不断循环中流转,生死相续,无有止息。诗中的“第几番”暗示着生命的循环次数之多,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尘尘劫劫不曾闲”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流转和时间的流逝,没有片刻的停歇和静止。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珍视,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活在当下。 “一潭湛绿是非海”和“千尺粉青人我山”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生的纷扰和困扰比作“一潭湛绿是非海”和“千尺粉青人我山”。这些纷扰和困扰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困难和挑战,它们构成了人生的海洋,深邃而湛绿,也像高山一样难以逾越。 “性地灵苗思水国”和“心天明月掩云关”两句,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前者表达了内心的灵性如同水国中的灵苗,需要呵护和滋养;后者则表达了心灵如同明月,能够掩盖云雾,指引方向,也象征着精神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最后,“衣中珠子无寻处”一句,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这里的“衣中珠子”可以理解为真理或智慧的象征,它被描述为无处可寻,无法找到。这暗示着真理和智慧是超越言说的,需要我们去体验和领悟。 “今且随邪炼大还”,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随缘而为,修炼自我,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死轮回、人生纷扰、内心世界、真理智慧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生死轮回第几番,尘尘劫劫不曾闲。
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性地灵苗思水国,心天明月掩云关。
衣中珠子无寻处,今且随邪炼大还。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劫劫

    读音:jié jié

    繁体字:劫劫

    意思:
     1.犹汲汲。匆忙急切貌。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余。”
      ▶宋·苏轼《醉僧图颂》:“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甚么。”
      

  • 轮回

    读音:lún huí

    繁体字:輪回

    短语:巡回 周而复始

    英语:transmigration

    意思:(轮回,轮回)
    见“轮迴”。

    近义词

  • 生死

    读音:shēng sǐ

    繁体字:生死

    英语:life and death

    意思:
     1.生和死;生或死。
      ▶《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

  • 尘劫

    读音:chén jié

    繁体字:塵劫

    意思:(尘劫,尘劫)
    佛教称一世为一劫,无量无边劫为尘劫。后亦泛指尘世的劫难。
      ▶《楞严经》卷一:“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金·元好问《龙兴寺阁》诗:“桑海几经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