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贻友人》 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

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

意思:不应互相看见老,只是别离开频繁。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贻友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漂泊生涯以及人生哲理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自是东西客,逢人又送人”,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行为。作者作为一名旅居他乡的游子,逢人便要送别,表达出一种孤独、无奈的情绪。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频繁离别,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颔联“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不应相见老,这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暗示着作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活力,积极面对生活。只是别离频,则是对频繁离别的无奈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颈联“度日还知暮,平生未识春”,通过描述日常生活的点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度日如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未识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感慨,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 尾联“倘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追求。倘若能够得到一种能够让自己安享晚年的安排,作者便愿意回归自然,过上一种简单、纯朴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天真、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漂泊生涯以及人生哲理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追求。诗中通过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简单、纯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是东西客,逢人又送人。
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
度日还知暮,平生未识春。
倘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别离

    读音:bié lí

    繁体字:別離

    短语:分开 别离 解手 诀别

    英语:leave

    意思:(别离,别离)
    离别。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

  • 相见

    读音:xiāng jiàn

    繁体字:相見

    英语:meet each other

    意思:(相见,相见)
    彼此会面。
      ▶《礼记•曲礼下》:“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旧题汉·李陵《与苏武诗》之

  • 只是

    读音:zhǐ shì

    繁体字:衹是

    短语:然 而是 但 可 而

    英语:merely

    意思:
     1.仅仅是;不过是。
      ▶唐·韩愈《镜潭》诗:“鱼虾不用避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