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遇三十八首》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意思:每年花尽凋零,刘芳的意见竟何成?

出自作者[唐]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

全文创作背景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主要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经历有关。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人民的苦难,以及陈子昂个人的理想、愤懑和忧虑。具体来说,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陈子昂生活在唐朝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苦难深重。陈子昂对此深感不满,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 个人的遭遇和理想:陈子昂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壮志难酬,理想幻灭。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愤懑和忧虑,从而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情况,以及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关键词解释

  • 岁华

    读音:suì huá

    繁体字:歲華

    意思:(岁华,岁华)

     1.时光,年华。
      ▶南朝·梁·沈约《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后蜀·毛熙震《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