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道书作》 形忘气自充,性达理不余。

形忘气自充,性达理不余。

意思:形忘气自充,性格通达事理不多。

出自作者[宋]游九言的《读道书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在精神世界丰富和超越世俗追求的人生哲学。 首句“岩居秉贞操,所慕在玄虚”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坚守贞操,所追求的是深奥玄虚的道理和境界。 “清夜眠斋宇,终身观道忆”表达了诗人清夜里在斋宇中安眠,终身都在回忆和思考道。 “形忘气自充,性达理不余”表达了诗人通过冥想和修炼,形体得以忘却,气息自然充盈,本性得以通达,无需再追求多余的东西。 虽然诗人在道上的修养还不够深,但已经超越了名利的束缚。他主张至乐在于内心,而非外在的山水之乐。他告诫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他们汲汲于名利,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在精神世界丰富和超越世俗追求的人生哲学,充满了对自然和道的深深敬仰和向往。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道的追求。 此外,诗中的“寄语狂驰子”也暗示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批评,提醒人们应该放慢脚步,反思自己的生活追求是否真的有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岩居秉贞操,所慕在玄虚。
清夜眠斋宇,终身观道忆。
形忘气自充,性达理不余。
于道虽未庶,已超名迹拘。
至乐在襟怀,山水非所娱。
寄语狂驰子,营营竟焉如。

关键词解释

  • 达理

    引用解释

    1.通达事理;懂道理。《吕氏春秋·不屈》:“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察而以饰非惑愚,则察为祸矣。”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悠哉杳昧,非通神达理者,难可语乎斯道矣。”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陈思王 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林公 见他説得达理,只得唯唯而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