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平溪》 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

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

意思:整夜没有做梦,高枕头听滩声。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平溪》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在溪边的旅馆中,听着溪水、萤火虫、山风等各种声音,度过了一个清醒而宁静的夜晚。 首句“徙倚平溪馆,天高秋气清”,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平缓的溪边馆舍中徘徊,仰望天空,感受着秋天的清新气息。这句诗为读者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当时的心情。 “水萤光不定,山籁响难平”,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萤火虫在水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水声潺潺,难以平静。山风呼啸,发出声响,但诗人却难以平静内心的思绪。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外在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夜火云间戍,寒枫江上城”这两句诗描绘了云间的烽火和江上的寒枫,以及在夜色中闪烁的篝火。这些景象为读者展示了秋夜的深沉和寂静,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整夜没有入睡,只是静静地听着溪水的声音。这句诗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和淡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欣赏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欣赏和感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景色描绘生动而细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徙倚平溪馆,天高秋气清。
水萤光不定,山籁响难平。
夜火云间戍,寒枫江上城。
终宵无梦寐,高枕听滩声。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高枕

    读音:gāo zhěn

    繁体字:高枕

    英语:high pillow

    意思:
     1.枕着高枕头。谓无忧无虑。
      ▶《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唐·韩愈

  • 梦寐

    读音:mèng mèi

    繁体字:夢寐

    短语:睡乡 梦见 梦

    英语:sleep

    意思:(梦寐,梦寐)

     1.谓睡梦。
      ▶《后汉书•郎顗传》:“此诚

  • 终宵

    读音:zhōng xiāo

    繁体字:終宵

    意思:(终宵,终宵)
    彻夜;通宵。
      ▶唐·韩愈《江汉答孟郊》诗:“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宋·苏辙《次韵王巩上元见寄》:“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 滩声

    读音:tān shēng

    繁体字:灘聲

    意思:(滩声,滩声)
    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