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
意思:经文开贝叶,穿制服垂秋莲。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赠文应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诗。通过对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热爱。
首句“栖迟青山巅,高静身所便”,诗人选择在青山之巅居住,这个选择显然是为了追求一个宁静的环境。这里的“栖迟”是一个动词,表示居住的意思。而“高静”则是对环境的描述,表明这个地方环境幽静,适合居住。
“不践有命草,但饮无声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他不踩踏有命草,只饮用周围的无声泉,这种对自然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同时,“无声泉”的描述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和幽美。
“斋性空转寂,学情深更专”两句,描述了诗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斋性空转寂,是指生活环境的寂静和清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灵和安静。学情深更专,则表明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专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和坚守。
“经文开贝叶,衣制垂秋莲”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他研读经文时,打开贝叶,这是对佛教文化的象征。而他的衣着则垂着秋莲,秋莲是佛教文化中莲花的一种,常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尚。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坚守。
最后,“厌此俗人群,暂来还却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人群的厌倦,他选择来到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但并非长久之计,只是暂时离开而已。这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追求内心宁静的景象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深热爱。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描述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