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师刑部见召》 犹能时遣吏,相问到贫居。

犹能时遣吏,相问到贫居。

意思:还是能及时派官吏,你问到贫居。

出自作者[宋]魏野的《谢师刑部见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予某位官员的,这位官员在公事之余,穿着便装去拜访作者,表达了作者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对方的尊敬。 首句“锦帐公余后,纱巾召见初”,描绘了官员在卸下公务之后,穿着便装来见作者的场景。锦帐,指官员的官服,纱巾则暗示了官员的平民身份。这句诗通过描绘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一言忻契合,三拜愧生疏。”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忻,喜悦之意。契合,指双方意气相投,非常投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双方之间的尊重和谦虚。三拜愧生疏,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到访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双方之间的互相尊重和谦虚。 “渐见诗多拙,方知誉转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诗歌水平的认识和评价。拙,指不足之处。誉转虚,指别人的赞誉之词有时未必真实。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诗歌水平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谦虚和客观的评价。 最后一句“犹能时遣吏,相问到贫居”,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关心和友谊。遣吏,指派官员前来问候或探望。到,到达。这句诗表达了友人虽然身居高位,但仍不忘关心和照顾作者的情景,体现了双方之间的深厚情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场景、表达情感、评价诗歌水平和描述友谊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感激、谦虚和关心之情,是一首深情厚意的赠友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锦帐公余后,纱巾召见初。
一言忻契合,三拜愧生疏。
渐见诗多拙,方知誉转虚。
犹能时遣吏,相问到贫居。
作者介绍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关键词解释

  • 贫居

    读音:pín jū

    繁体字:貧居

    意思:(贫居,贫居)

     1.谓穷居困处。
      ▶晋·陆云《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
      ▶唐·权德舆《祭外舅相国安平公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