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上青藜安在,院里金莲去矣,且爱短檠光。
意思:合上青藜在哪里,院子里金莲走了,而且爱短校正光。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水调歌头·岁晚太玄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年老后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出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权贵低头的精神。
首联“岁晚太玄草,深悔赋长杨。向来户外之屦,已饱各飞扬”,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生活态度的思考。“岁晚”二字,点明这是晚年生活的开始,也是许多事物都凋零的时刻。而“太玄草”则是作者在此时所做的学问,暗示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深悔赋长杨”则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悔恨,也许是对过去在官场上的浮沉有所感慨。而“户外之屦”和“各飞扬”则形象地描绘了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如今却已化为虚无。
颔联“阁上青藜安在,院里金莲去矣,且爱短檠光”,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阁上青藜”和“院里金莲”是过去的象征,如今却已消失不见,暗示着世事的变迁。“短檠光”则代表了现实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喜爱。
颈联“衰懒倦宾客,谁访老任棠”,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懒散,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衰懒”和“倦宾客”直接描绘了作者此时的状态,“谁访老任棠”则表达了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零落雁行小,敢不举君觞”,用雁行小和举杯邀请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和珍惜。“零落雁行小”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敢不举君觞”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生活态度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隐居、朋友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 上青芜半壁。-- 出自《归平遥/归国遥》作者:[宋]颜奎
- 浦上青-- 出自《杂诗五首》作者:[唐]张九龄
- 上青天平步。-- 出自《谒金门·文章士》作者:[宋]无名氏
- 上青天。-- 出自《战掉丑奴儿》作者:[元]马钰
- 屋上青山。-- 出自《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作者:[宋]张炎
- 上青霄。-- 出自《击云腰 自咏》作者:[元]王哲
- 行行上青冥。-- 出自《东峰亭》作者:[宋]李弥逊
- 金莲蜜炬。-- 出自《鹊桥仙·金莲蜜炬》作者:[元]王恽
- 金莲七朵。-- 出自《雨霖铃 同前案此首未注名,但其前一首则注》作者:[元]宋德方
- 金莲地。-- 出自《渔家傲·春入桃腮生妩媚》作者:[宋]石正伦
- 徐步金莲满地。-- 出自《谒金门·真个美》作者:[宋]无名氏
- 要见金莲。-- 出自《金莲出玉花 寄张知观》作者:[元]马钰
- 结金莲。-- 出自《长思仙 赠魏害风》作者:[元]马钰
- 结金莲。-- 出自《长思仙 赠魏害风》作者:[元]马钰
- 稳步金莲。-- 出自《诉衷情·英公清列出尘缘》作者:[元]侯善渊
- 移步金莲。-- 出自《减字木兰花 即席赠歌者夏奴》作者:[宋]陆文圭
-
步稳金莲。-- 出自《柳梢青·兰蕙心情》作者:[宋]卢炳
- 深院里。-- 出自《喜迁莺·嫩柳初摇翠》作者:[宋]晁端礼
-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出自《踏莎行 咏烧香》作者:[元]王哲
- 莲烛烟销深院里。-- 出自《蝶恋花 拟雪堂 夜宿西掖》作者:[元]邵亨贞
- 莲烛烟销深院里。-- 出自《蝶恋花 拟雪堂 夜宿西掖》作者:[元]邵亨贞
-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 出自《水调歌头·两声深院里》作者:[宋]刘辰翁
- 读诵香院里,音响何冷冷。-- 出自《留题郫县西禅院古调诗》作者:[宋]徐仲谋
- 孚愉鸾阁上。-- 出自《拟青青陵上柏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九江阁上扶头。-- 出自《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作者:[宋]辛弃疾
- 怎着麒麟阁上。-- 出自《清平乐 次前韵》作者:[元]刘敏中
- 盍在凌烟阁上。-- 出自《西江月·若将花卉论行藏》作者:[宋]李结
- 何似凌烟阁上。-- 出自《西江月 寿杜醉经左丞》作者:[元]刘敏中
- 青藜。-- 出自《木阑花慢 苏昌龄过曹云翁贞溪故居,赋词致》作者:[元]邵亨贞
- 夜对,青藜芳草玄。-- 出自《移花》作者:[宋]孔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