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 寇攘既扫除,蛮貊毕至止。

寇攘既扫除,蛮貊毕至止。

意思:抢夺已经扫除,蛮夷都来制止。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

全文创作背景

《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文化活动以及诗人与史浩的关系密切相关。史浩是宋代的重臣,也曾担任过宰相,而周必大则是宋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二人有一定的交往。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史浩可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荣誉或者成就,皇帝(御制)为此赐诗给史浩。作为同僚,周必大为了表达敬意和恭贺之情,便创作了这首和诗。 和诗是一种诗歌创作形式,通常是为了与原诗进行呼应或者对话。在这首《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中,周必大通过诗歌的形式,对史浩的荣誉或成就进行祝贺,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与尊敬。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细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粤从三代还,岁月过千{左礻右冀}。
时岂无贤君,道未契寰旨。
煌煌唐太宗,勋业在所喜。
寇攘既扫除,蛮貊毕至止。
循良布郡邑,惠政宽狱市。
忠贤俨班联,切谏柅浮靡。
关辅罗府兵,岩穴聘奇士。
民生覆盂安,国势泰山倚。
皇心期过之,风下九万里。
忠厚培本根,文物粲华蕊。
淳熙视贞观,何啻相表里。
属车尚涛江,列障隔淮水。
蚕兹獯鬻氏,作我太清滓。
坐令营屯众,久费糗粮峙。
中原厌狼贪,诸将空虎视。
安得贯砮楛,来贡尺有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扫除

    读音:sǎo chú

    繁体字:掃除

    短语:脱 割除 散 祛 免去 祛除 破 辟 摒 消 革除 除掉 免 排 去掉 败 免除 拔除 解除 剪除 解

    英语:(v) sweep a

  • 寇攘

    读音:kòu rǎng

    繁体字:寇攘

    意思:
     1.劫掠;侵扰。
      ▶《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岳飞《奏乞复襄阳札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