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登岳阳楼》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

意思:岳阳楼前丹叶飞,栏杆留我不需要回。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又登岳阳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以其生动的描绘,将岳阳楼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岳阳楼前丹叶飞”,诗人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在岳阳楼前看到的一片丹叶纷飞的景象。丹叶是秋天的象征,它不仅代表了季节的变换,也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这里诗人用丹叶来象征人生的成熟和沉淀,同时也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深深眷恋。 “栏干留我不须归”一句,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岳阳楼的留恋。这里的“栏干”可以理解为诗人观赏景色时的凭依,而“留我不须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留在岳阳楼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岳阳楼的热爱和眷恋。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镜面平千里”是对洞庭湖的生动描述,表现出湖面的广阔和宁静,给人一种平和、安详的感觉。“却要君山相发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洞庭湖与君山的关系表现得十分生动。这里诗人通过君山的点缀,进一步丰富了湖面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洞庭湖的深深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岳阳楼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丹叶、栏干、洞庭湖和君山的描绘,将岳阳楼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岳阳楼

    引用解释

    湖南省 岳阳市 西门古城楼。相传 三国 吴 鲁肃 在此建阅兵台, 唐 开元 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 张说 谪守 巴陵 (即今 岳阳市 )时在旧阅兵台基础上兴建此楼。主楼三层,巍峨雄壮。登楼远眺,八百里 洞庭 尽收眼底,为古今著名风景名胜。 唐 代著名诗人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李商隐 等都有咏 岳阳楼 诗。 宋 庆历 五

  • 丹叶

    读音:dān yè

    繁体字:丹葉

    意思:(丹叶,丹叶)
    红叶。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或採丹叶,或拾翠条。”
      ▶唐·李益《寄令狐相公》诗:“白头生远浪,丹叶下高枫。”
      ▶宋·陆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