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意思:幸亏有千车能散福,变成膏雨满重城。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画车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幅画作,以及由此画作引发的思考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何人画此双轮车,便是当年欹器图。”诗的开头,作者直接点出画作的主题,即是一幅描绘双轮车的画作。双轮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由两轮马车组成,用于载人或运货。而“便是当年欹器图”中的“欹器图”,指的是一幅描绘欹器(一种特殊的水器)的画作。欹器是一种古代的器具,特点是其重心在支点之上,因此当它装满水时,它会倾斜,而当水流出时,它会自动恢复平衡并保持水平状态。这幅画可能寓意着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平衡,避免过满或过空。
“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契免疏虞。”这两句诗是对画作的细节进行解读。在画作中,上易下难,需要仔细考虑;而车辆的左右部分则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疏忽大意。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处理事情要深思熟虑,小心谨慎,以免犯错或疏忽。
“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恻寒泉独自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在繁华的九衢(城市繁华的街道)中,人们歌舞升平,颂扬君王的明智,然而这背后却没有人去关注那些独自清苦的人。这可能是在暗示社会的冷漠和忽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忽视。
“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然而,作者并没有完全绝望,因为还有千辆马车能够散播福祉,将恩惠如同甘露般洒满整个城市。这表达了作者对善良和慈悲的希望和期待,希望人们能够更多地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同时也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和帮助他人,散播福祉。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