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到石梁观瀑布》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意思:
如旗像布如狂蛟龙,不是打雷不是电不是笙匏。
出自作者[清]袁枚的《到石梁观瀑布》
全文创作背景
袁枚的《到石梁观瀑布》的创作背景是他游历福建、浙江时,被天台山的美景所吸引,特别是石梁瀑布的壮丽景色深深震撼了他。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写下了这首描绘石梁瀑布风光的诗歌,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 出自《紫微亭》作者:[宋]梅尧臣
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
-- 出自《王将军墓》作者:[宋]张玉孃
凌空怪石如旗竖,喷壑清泉作练飞。
-- 出自《山桥》作者:[宋]韩元吉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 出自《辛卯广州端午》作者:[现代]陈寅恪
排岸远樯森似槊,落波残照赫如旗。
-- 出自《上元怀古二首》作者:[唐]李山甫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 出自《八阵碛》作者:[宋]苏辙
只有醉如狂。
-- 出自《菩萨蛮·三年江上风吹泪》作者:[宋]舒亶
舟车仆马如狂。
-- 出自《婆罗门引·古今扰扰》作者:[元]姬翼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 出自《凤求凰》作者:[汉]司马相如
鼓声沉沉来,起走如狂酲。
-- 出自《端午思远楼小集》作者:[宋]叶适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 出自《回次妫川大寒》作者:[宋]郑獬
非雷非霆中清浊,龙渊蛟窟惊铿鍧。
-- 出自《宝钟院》作者:[宋]任希夷
驰电非久炬,瞥火现青华。
-- 出自《持诵维摩诘品作妙伽它赞四首》作者:[明]皇甫濂
簦屩跻堂累千辈,鍧雷激电非思议。
-- 出自《龙翔真歇和尚求诗赠一首》作者:[宋]苏籀
秋月拓绮罗,秋风奏笙匏。
-- 出自《以新凉入郊墟为韵简叶孟我丈》作者:[宋]陈耆卿
诗句原文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
作者介绍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关键词解释
笙匏
读音:
shēng páo
繁体字:
笙匏
意思:
笙和匏。匏,指笙竽一类的管乐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解释:
1.笙和匏。匏﹐
笙匏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