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渡沙河》 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意思:微波荡漾清澈明彻底清洁,鸬鹚习惯客人不惊恐。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渡沙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却疑洛水新霜后,八节滩津石柱声》是描绘了河滩上清澈的水面和宁静的环境,以及鸬鹚在其中的活动。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首句“溶漾澄明彻底清”,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河水的清澈,仿佛可以透视到水底的每一粒沙石。同时,“溶漾”这个词也传达出水的流动和轻盈,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鸬鹚惯客不相惊”描绘了鸬鹚在河面上自由自在的活动,它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不会被惊扰。鸬鹚在这里成为了自然的象征,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受外界的干扰。 “却疑洛水新霜后”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清冷、洁净的氛围,使人联想到洛水被新霜覆盖后的景象。这里有一种神秘和诗意的感觉,让人对未知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好奇心。 “八节滩津石柱声”则描绘了河滩上的石柱在流水声中的景象。石柱在这里成为了河水的标志,它们的存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同时,“八节滩津”也暗示了河流的湍急和险峻,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紧张感和冒险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河滩上清澈的水面、宁静的环境以及鸬鹚在其中的自由活动。同时,它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溶漾澄明彻底清,鸬鹚惯客不相惊。
却疑洛水新霜后,八节滩津石柱声。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澄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澄明

    英语:clear and bright

    意思:(参见澂明)
    清澈;明凈。
      ▶南朝·梁元帝《乌栖曲》:“月华似璧星如珮,流影澄明玉堂内。”

  • 鸬鹚

    读音:lú cí

    繁体字:鸕鶿

    短语:鱼鹰

    英语:cormorant

    意思:(鸬鹚,鸬鹚)

     1.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

  • 彻底

    读音:chè dǐ

    繁体字:徹底

    意思:(彻底,彻底)

     1.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十日内,每日数度以杷彻底搅之。”
      ▶唐·马戴《边将》诗

  • 溶漾

    读音:róng yàng

    繁体字:溶漾

    意思:
     1.水波荡漾貌。
      ▶唐·杜牧《汉江》诗:“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宋·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词:“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