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滇海曲(八首)》 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意思:孔雀走穿过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滇海曲(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海滨宠柿趁春畬,江曲鱼村弄晚霞。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是一首描绘海滨春日景象的诗,通过对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之美。 首句“海滨宠柿趁春畬”描绘了海滨的柿子树在春天茁壮成长的景象。这里的“宠柿”可能是指柿子树的一种,而“春畬”则是指春天的田野景象,表现出一种田园般的宁静和和谐。 第二句“江曲鱼村弄晚霞”则描绘了江边的鱼村在傍晚时分被晚霞映照的美景。这里的“鱼村”和“晚霞”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则是对动物和鸟类的生动描绘。孔雀在树林中穿行,鹦鹉树上停留;锦莺在杜鹃花丛中飞翔,啄食花朵。这些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海滨、鱼村、树林、花丛等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之美。同时,诗中通过对动物和鸟类的生动描绘,也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优美,用词准确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美丽和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中的情感也十分真挚,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滨宠柿趁春畬,江曲鱼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杜鹃花

    引用解释

    也叫映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卵状椭圆形。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花》:“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鸣时开,一名暎山红,一名红躑躅……又 上虞 钓臺山 上双笋石,其顶有杜鹃花,春夏照烂,望之若

  • 鹦鹉

    读音:yīng wǔ

    繁体字:鸚鵡

    意思:(鹦鹉,鹦鹉)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
      ▶《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

  • 杜鹃

    读音:dù juān

    繁体字:杜鵑

    英语:cuckoo

    意思:(杜鹃,杜鹃)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 孔雀

    读音:kǒng què

    繁体字:孔雀

    英语:peacock

    意思:
     1.鸟名。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艷丽。雌鸟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