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再招》 不知入夜能来否,红蜡先教刻五分。

不知入夜能来否,红蜡先教刻五分。

意思:不知道到了晚上能来吗,红蜡先教刻五分。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奉和再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艺术和生活的哲理,通过描绘博山炉的香气和夜色中的微妙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句“飙御已应归杳眇”中,“飙御”指的是风和马车的驭使,这里引申为人生的追求和理想。而“杳眇”则表示深远、微妙、不可见之意,暗示着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探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人生的追求应该像风和马车一样,在深远、微妙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二句“博山犹自对氛氲”中的“博山”指的是古代香炉的形状,这里象征着艺术和美的追求。而“氛氲”则表示香气四溢、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艺术和美的无穷无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即使面对着艺术和美的无穷无尽,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第三句“不知入夜能来否”中的“入夜”表示夜晚的到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红蜡先教刻五分”中的“红蜡”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而“刻五分”则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博山炉的香气和夜色中的微妙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飙御已应归杳眇,博山犹自对氛氲。
不知入夜能来否,红蜡先教刻五分。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入夜

    读音:rù yè

    繁体字:入夜

    英语:at nightfall

    意思:到了晚上。
      ▶唐·王勃《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李端《云际中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五分

    读音:wǔ fēn

    繁体字:五分

    意思:犹言五成,一半。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六:“芳华楼,前后植梅极多……至开及五分,府坐领监司来燕。”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王元椿﹞心里想道:‘这男女!不会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