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行香归》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意思:鸾台龙尾道,合到少年登上。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行香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香客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寂寥落寞的行者形象。 首联“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通过对比出行和归来的状态,表现了行香客的孤独和寂静。行香客在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中,如同坐夏的僧侣,沉静而内敛。 颔联“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床前的草屦和檐下的纱灯,暗示着行香客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珮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行香客的疲惫和落寞。珮委腰无力,象征着行者的体力不支,冠欹发不胜则表现了他的内心苦闷。 尾联“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通过对鸾台和龙尾道的描绘,表现了行香客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曾经的少年时光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有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行香客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苦闷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感慨。诗歌意象生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床前双草屦,檐下一纱灯。
珮委腰无力,冠欹发不胜。
鸾台龙尾道,合尽少年登。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龙尾

    读音:lóng wěi

    繁体字:龍尾

    意思:(龙尾,龙尾)

     1.星宿名。即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居东方苍龙七宿之末,故称。
      ▶《左传•僖公五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杜预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鸾台

    读音:luán tái

    繁体字:鸞檯

    解释:1.宫殿高台的美称。 2.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3.妆台。

    造句:

  • 道合

    读音:dào hé

    繁体字:道合

    意思:(参见道閤)
    志趣相同;气味相投。
      ▶《北史•高颎传》:“帝劳之曰:‘公伐陈后,人云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宋·王安石《送章宏》诗:“道合由来不易谋,岂无

  • 年登

    读音:nián dēng

    繁体字:年登

    意思:谷物丰收。
      ▶《南史•顾宪之传》:“时西陵戍主杜元懿以吴兴岁俭,会稽年登,商旅往来倍岁。”
      ▶《新唐书•吕元泰传》:“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禀未实,不谓国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