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
意思:萧条方丈病仪成功,蓑衣斗笠忘记来了一境清。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像前捻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诗,给人一种宁静、超脱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清静的寺院环境,表现了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首联“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通过描绘寺庙的方丈室和蓑笠忘记带来的情境,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心境清明的状态。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繁琐的厌倦,以及对清静精神生活的向往。
颔联“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诗人认为,应该保持一种超脱的观念,不被表象所迷惑。实际上,无法得到真正的超脱,就是因为我们还被情感所束缚。
颈联“日常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通过描绘居士的日常行为和月生公讲经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的清静和神圣。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入理解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微言大义的理解,同时也感叹自己只是刚刚开始这段精神之旅。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谦逊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深刻,通过对寺庙清静环境的描绘和对佛教哲理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