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意思:裴回伤眼睛看到,冷落回答寒风。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感受的诗。
首联“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落日余辉洒满大地,景色悠然自得,诗人的情感也悠然而起。这一联以景起头,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诗人是在欣赏自然景色,同时也在思考人生或哲理问题。
颔联“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或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或感悟。其中,“初地识”可能象征着人生的初始阶段,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完全,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四天空”则可能象征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同时也感到空虚和迷茫。
颈联“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大雁在秋霜之后飞来,远处的船帆在树木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独。这一联以细节描写的方式,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尾联“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徘徊着注视着眼前的一切,感到萧索和凄凉,对着寒风独自感慨。这一联与首联的景色描写相呼应,同时也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吻合,即诗人通过欣赏自然景色和思考人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寥和感慨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孤独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性表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相关句子
- 寒风萧索一旦至。-- 出自《拟行路难》作者:[南北朝]鲍照
-
恁萧索。-- 出自《点绛唇·风劲云浓》作者:[宋]朱淑真
- 秋萧索。-- 出自《谒金门 赋玉簪》作者:[元]王庭筠
- 夜萧索。-- 出自《品令·夜萧索》作者:[宋]颜博文
- 客怀萧索。-- 出自《点绛唇·卷上珠帘》作者:[宋]邓有功
- 最萧索。-- 出自《扑蝴蝶·兰摧蕙折》作者:[宋]邵叔齐
- 井梧萧索。-- 出自《点绛唇·秋气微凉》作者:[宋]王安国
- 九秋萧索。-- 出自《善哉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萧索。-- 出自《瑞鹤仙·赏残陶径菊》作者:[宋]无名氏
- 萧索景。-- 出自《梅花引·园林静》作者:[宋]无名氏
- 寒萧索。-- 出自《忆秦娥·寒萧索》作者:[宋]赵长卿
- 瑞雪带寒风,寒风入阴琯。-- 出自《奉和圣制温汤对雪应制》作者:[唐]张说
- 苍松壮寒风。-- 出自《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诗》作者:[南北朝]范云
- 日寒风细。-- 出自《清平乐·日寒风细》作者:[宋]李莱老
- 寒风战鼓鸣。-- 出自《奉答赐酒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寒风雁度。-- 出自《清平乐·寒风雁度》作者:[宋]晁补之
- 裴回惜娉娉。-- 出自《步月》作者:[宋]邓剡
- 题凤久裴回。-- 出自《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作者:[唐]陈子昂
- 顾裴回,感皇储。-- 出自《郊庙歌辞·昭德皇后庙乐章·永和》作者:[汉]汉乐府
- 裴回明月枝。-- 出自《和南塘贻林丹岩古风时丹岩馆郊外》作者:[宋]卫宗武
- 尚裴回兮落晖。-- 出自《双黄鹄歌送别》作者:[唐]王维
- 裴回寸肠万结。-- 出自《玉梅香慢》作者:[宋]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