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余左司》 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

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

意思:什么地方吹愁角一声,大江两岸吕蒙军营。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寄余左司》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大江和吕蒙营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通过描述“愁角”的声音和“大江东岸吕蒙营”的场景,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愁和孤独。这种情感与诗的主题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接下来,“天随流水茫茫去,月共长庚耿耿明。”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感到自己像流水一样茫然无措,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同时,他又感到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他的内心,使他更加坚定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他的乐观和自信。 然后,“虏意有图秋暂息,客魂无定夜还惊。”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敌人的观察和判断,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他感到敌人暂时安静下来,但他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时刻警惕着未来的挑战。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敏锐和警觉,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欲陪酾酒楼船坐,借问风潮早晚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他希望能够与朋友们一起在楼船上喝酒聊天,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也询问风潮何时会平静下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从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江和吕蒙营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首诗的优点在于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
天随流水茫茫去,月共长庚耿耿明。
虏意有图秋暂息,客魂无定夜还惊。
欲陪酾酒楼船坐,借问风潮早晚平。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江东

    读音:jiāng dōng

    繁体字:江東

    英语:east of a river

    意思:(江东,江东)

     1.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