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蠹书鱼》 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意思:每一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结如初。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蠹书鱼》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是一首描绘生活细节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某些细节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中描述的物体“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是一个看似普通却隐藏着深意的描述。这里的“形状类于鱼”可能指的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而“其心好蠹书”则暗示了它的用途——它可能是一个用来储存书籍的盒子,而“心”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盒子内部,因为古人常以“心”代指物品的内部。 接下来,“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这两句诗描绘了这种小物件经常在书箱中游荡,却从未真正远离过书籍,也从未真正离开过“江湖”。这里,“江湖”一词既指实际的江河湖海,也暗喻了知识的海洋。 然后,“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小物件的看法——虽然它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却能带来很多麻烦。如果谈论烹调的话,它似乎是无用的。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这种小物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这两句诗描绘了这种小物件在每年的盛夏时节都会被清理掉,但到了下一年又再次出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小物件的无奈和厌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看似普通却有着深刻内涵的生活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
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
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
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如初

    读音:rú chū

    繁体字:如初

    意思:
     像当初一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皇太子圣质如初。”
    ▶又《惑溺》:“既出,帝独留秀,从容谓曰:‘天下旷荡,蒯夫人可得从其例不?’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

  • 了却

    读音:liǎo què

    繁体字:了卻

    短语:利落 结 终结 煞 寿终正寝 终止 竣工 告终 善终 停当 截止 终了 收尾 结束 罢 完 了 为止 毕 一了百了 扫尾 收 央 了事 收场

  • 盛夏

    读音:shèng xià

    繁体字:盛夏

    短语:大暑 三伏天

    英语:midsummer

    意思:夏季最炎热的时候。
      ▶《吴子•料敌》:“盛夏炎热,晏兴无闲,行驱飢渴,务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