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意思:群雄便蜂拥而起,志士如龙咬伤。

出自作者[明]朱高煦的《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全文赏析

朱高煦的《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是明代诗人朱高煦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共有六首,每首都以拟古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和对现实的感慨。 第一首: 汉家仍用武,才子晚成名。 惆怅江陵去,谁知魏阙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才子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汉代仍然重视武力,而才子们却往往在晚年才能成名。作者对那些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的才子感到惋惜,同时也对他们的忠诚和执着表示敬意。 第二首: 白日长安远,青山蜀路长。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圣朝的忠诚和对隐居者的羡慕之情。他认为长安虽然遥远,但圣朝没有隐士,早晚会召回那些隐居的人。作者对那些能够过上隐居生活的人表示羡慕,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实现这一愿望感到遗憾。 第三首: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他认为世界各国都在防范外敌入侵,而自己的故园现在又是怎样的呢?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回到故乡时,认识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许多人都死在了战场上。作者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示愤慨和悲痛。 第四首: 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 区区丈二组,可愧鬓成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功名未就的遗憾和无奈之情。他认为即使登上麒麟阁这样的高位,也未必能够获得功名;而自己却只能拿着微不足道的赏赐,深感惭愧和无奈。作者对自己的功名之路充满了失望和绝望。 第五首: 四海静无尘,干戈化缙绅。 兵符何用戴,聊复应时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他认为四海已经平静无尘,战争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兵符也失去了它的作用,只是用来应付时局而已。作者希望能够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不再受到战争的困扰。 第六首: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安的思念之情和对光明未来的期盼之情。他向东望去,正好看到太阳刚刚升起;然而长安城却无法看到,只能看到太阳的光芒。作者对长安充满了思念之情,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顺帝饶巧思,良工弗能及。
奇后亵坤仪,储子骄相袭。
奸回屡登崇,弊政滋郡邑。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脱脱力未展,扩廓兵方集。
信谗忌成功,九庙斯嶪岌。
不有昏政乖,那归皇祖急。
历数在圣明,万代洪基立。

关键词解释

  • 蜂起

    读音:fēng qǐ

    繁体字:蜂起

    英语:rise in swarms

    意思:像群蜂飞舞,纷然并起。
      ▶《史记•项羽本纪论》:“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 志士

    读音:zhì shì

    繁体字:誌士

    短语:雄鹰 豪杰 好汉 英豪 枭雄 英雄

    英语:person of ideals and integrity

    意思:有远大志向的人。

  • 群雄

    读音:qún xióng

    繁体字:群雄

    英语:heroes

    意思:旧时多指据地称雄的豪强;今指英雄人物。
      ▶《后汉书•樊准传》:“群雄崩扰,旌旗乱野。”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