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塘晚步》 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

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

意思:几亩涵空碧,波光可以染衣服。

出自作者[宋]卫宗武的《野塘晚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优美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空阔的湖面、荷叶的枯萎、芦花的飘飞、游鱼和北雁的秋景,营造出一种清净、清远、清幽的氛围。 首句“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便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仿佛读者置身于一片空旷的湖面之上,波光粼粼,水色天光,一派澄澈。此句也寓示了诗人内心的清净无染,仿佛他的心灵与这湖光水色融为一体。 “荷枯惟藕晨,荻老作花飞”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荷塘和芦苇荡。荷叶枯萎,只留下藕连接着生机,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荻花飞舞,这既是秋天的典型景象,也寓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 “水净游鳞见,天寒过雁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的清澈和天的寒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大雁南飞,稀疏而归。这两句既表现了水的清澈见底,也寓示了人生的自由和追求。 最后,“十分清约处,秋月散明辉”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湖光月色,营造出一种清净、清远、清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美好。而“十分清约处”一句,更是将这种美提升到了极致,仿佛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湖光月色,营造出一种清净、清远、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数亩涵空碧,波光可染衣。
荷枯惟藕晨,荻老作花飞。
水净游鳞见,天寒过雁稀。
十分清约处,秋月散明辉。

关键词解释

  • 空碧

    读音:kōng bì

    繁体字:空碧

    意思:
     1.犹澄碧。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野田田而虚翠,水湛湛而空碧。”
     
     2.指澄碧的水色。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

  • 波光

    读音:bō guāng

    繁体字:波光

    英语:glistening light of waves

    意思: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顾敻《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刘

  • 涵空

    读音:hán kōng

    繁体字:涵空

    意思:指水映天空。
      ▶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清林则徐《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臺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

  • 碧波

    读音:bì bō

    繁体字:碧波

    英语:bluish waves

    意思:清澄绿色的水波。
      ▶唐·李白《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欲将振五楼之金策,浮三湘之碧波。”
      ▶唐·许浑《夜泊

  • 染衣

    读音:rǎn yī

    繁体字:染衣

    意思:僧人穿着黑色染的缁衣,因以“染衣”指出家为僧。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是时王家旧僮,染衣已久,辞论清雅,言谈赡敏。”
      ▶明·宋濂《妙果禅师塔铭》:“师常励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