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少年游·如今田野谩抛春》 红雨掩衡门。

红雨掩衡门。

意思:红花雨掩盖衡门。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少年游·如今田野谩抛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城市喧嚣的不满。 首句“如今田野谩抛春。红雨掩衡门”,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春天里,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田野上,而没有去读书,这暗示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红雨洒落,门上蒙上了一层尘土,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描绘了诗人懒散的生活状态。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不再读书,而是懒洋洋地伸懒腰,扶着拐杖,甚至让桌子上的灰尘自由飞扬。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回归田园的渴望。 “从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这里诗人表达了他愿意像东晋的谢安一样隐居山林,过着清静的生活,尽管他本人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最佳诠释者。 最后,“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诗人进一步解释了他为何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他的性情本就如此,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喧嚣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愿被世俗所束缚,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生活。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如今田野谩抛春。
红雨掩衡门。
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
从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
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红雨

    读音:hóng yǔ

    繁体字:紅雨

    英语:blood rain

    意思:(红雨,红雨)

     1.红色的雨。
      ▶《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 衡门

    读音:héng mén

    繁体字:衡門

    意思:(衡门,衡门)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