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龙瑞观北岩》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意思:前面的人走后后来人到,今时不同登眺望同。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登龙瑞观北岩》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和人生的哲理。 首联“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诗人以一种俯瞰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看到了人世的纷繁复杂,也看到了自然的辽阔无垠。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人生如梦,世事如浮云,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真正理解峭崿与天通的深远含义。峭崿,可能是指山崖陡峭之处,这里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 颔联“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诗人描绘了湖边的风力和岭顶的云根,形象生动,富有动态。风力使帆船在湖面上行驶,云根在雪中坚韧不屈,这都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 颈联“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诗人用钟声、落照、白鸟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但无论时间如何改变,人们登高远眺、欣赏自然美景的愿望是永恒的。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是对生活的积极面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风、湖、云、钟声、白鸟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理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
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前人

    读音:qián rén

    繁体字:前人

    英语:(n) ancestors

    意思:
     1.从前的人。
      ▶《书•大诰》:“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
      ▶《史记•周本纪》:“修其训

  • 后人

    读音:hòu rén

    繁体字:後人

    短语:苗裔 裔 嗣 胄 子孙 后裔 子代 子嗣

    英语:later generation

    意思:(后人,后人)

  • 去后

    读音:qù hòu

    繁体字:去後

    意思:(去后,去后)
    以后。
      ▶明·朱权《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王景春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

  • 至今

    解释

    至今 zhìjīn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引用解释

    直到现在。《楚辞

  • 古异

    读音:gǔ yì

    繁体字:古異

    意思:(古异,古异)
    古朴奇特。
      ▶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古砖》:“﹝汉·竟宁砖﹞上端作大兽面,形模古异。”
      ▶清·吴敏树《石君砚铭》:“砚体甚巨,形制古异,无他文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