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履道池上作》 不因车马时时到,岂觉林园日日芜。

不因车马时时到,岂觉林园日日芜。

意思:不乘车马时时到,难道觉得林园天天荒芜。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履道池上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家中的池塘、松竹、琴鱼等景物,以及巧妇、慈姑等人物活动,营造出一幅幽静舒适的家居生活图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首联“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中,诗人通过“家池”与“松竹琴鱼”的对比,询问家中的景物是否安好,展示了诗人对家中景物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颔联“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中,通过描绘树荫下的小鸟巢和荒芜的渠道中新生的慈姑叶,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机与美丽。 颈联“不因车马时时到,岂觉林园日日芜。”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中园林的荒废的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犹喜春深公事少,每来花下得踟蹰。”中,诗人表达了在春天公务减少时,能够在花下徘徊欣赏的喜悦之情,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家庭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自然,通过对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
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不因车马时时到,岂觉林园日日芜。
犹喜春深公事少,每来花下得踟蹰。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林园

    读音:lín yuán

    繁体字:林園

    意思:(林园,林园)
    山林田园。亦指园林。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诗:“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唐·元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浦屿

  • 车马

    读音:chē mǎ

    繁体字:車馬

    英语:vehicle and horse

    意思:(车马,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

  • 日日

    读音:rì rì

    繁体字:日日

    意思:每天。
      ▶《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日日以几。”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鲁迅《花边文学•偶感》:“无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