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意思:月到君山酒半醒,朗诵怀疑有水仙听。

出自作者[唐]郑遨的《宿洞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洞庭湖君山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句“月到君山酒半醒”,描述了诗人在君山上饮酒赏月的情景。月亮升到了君山上空,诗人也喝得微醺。这里的“酒半醒”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醉倒,而是处于一种微醺的状态,能够更好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第二句“朗吟疑有水仙听”,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他放声高歌,仿佛水中的仙子也会来倾听他的歌声。这里的“水仙”指的是传说中的水中仙女,她们常常出现在美丽的湖泊中。 第三句“无人识我真闲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这种闲适生活并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无所事事的表现。 最后一句“赢得高秋看洞庭”,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饮酒赏月、放声高歌等方式,赢得了一个美好的秋天,得以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这里的“高秋”指的是深秋时节,而“洞庭”则是洞庭湖的简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无人识我真闲事,赢得高秋看洞庭。

关键词解释

  • 君山

    引用解释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 水仙

    引用解释

    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 酒半

    读音:jiǔ bàn

    繁体字:酒半

    意思:犹酒次。指宴饮间酒至数巡的时刻。
      ▶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公(王仲舒)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阁子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