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丙寅岁寄潘归仁》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意思:他年遇知己,没有羞耻之心回报遏褕。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丙寅岁寄潘归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衰败、战争破坏和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首句“九土尽荒墟”,描绘了一个荒凉凄惨的景象,土地荒芜,废墟遍地。这反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国家衰败的严重性。接下来的“干戈杀害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人们生活在恐惧和痛苦之中。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他认识到仅仅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改变这个现状的,必须关注国家的发展,积极参与改变现状。 “康泰终来在,编连莫破除”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他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和平,就像历史上的康泰时期一样。同时,他也不建议人们轻易放弃,保持团结,共同面对困难。 最后,“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能够遇到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共同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这句话也显示了诗人的决心和无畏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对战争破坏的痛心,对未来和平的期待,以及对积极参与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这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余。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关键词解释

  • 无耻

    读音:wú chǐ

    繁体字:無恥

    短语:丢面子 恬不知耻 难看 寡廉鲜耻 名誉扫地 遗臭万年 臭名昭著 丢丑 丧权辱国 奴颜婢膝 不要脸 厚颜无耻 不名誉 声名狼藉 威风扫地 难听 臭名远扬 卑躬屈膝

  • 知己

    读音:zhī jǐ

    繁体字:知己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近

  • 他年

    引用解释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 遇知

    引用解释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 ,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读音:yù zhī

  • 襜褕

    读音:chān yú

    繁体字:襜褕

    意思: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有直裾和曲裾二式,为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因其宽大而长作襜襜然状,故名。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
      ▶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