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意思:高秋逆水上天去了,朝到瓜步到濡须。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抚州通判袁世弼寺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乘船顺长江而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描绘了船帆稀疏,船身纤细,如同绿色的蒲草一般,轻盈地在江湖上漂浮。这种描绘给人一种轻盈、悠然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江上的美景之中。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船行逆流而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高秋时节,逆水而上,经过瓜步山,傍晚时分,船在濡须口停泊。这里的“天”、“瓜步”、“濡须”等地方,都是作者家乡的象征。 “长风沙顼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两句,通过想象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想象着在长风沙处向鲤鱼询问家乡的消息,在大孤山旁听到寒鸦的叫声。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奈和思念之情。如果鱼腹里有书信的话,就可以传递消息了;如果没有消息,就只能依靠乌鸦为信使了。这里的“鱼腹无书”和“凭乌为到”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船行江上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想象和联想等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家乡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帆疏疏,纤绿蒲,二十四幅轻江湖。
高秋逆水上天去,朝过瓜步暮濡须。
长风沙顼问鲤鱼,大孤山侧鸣寒乌。
鱼腹无书报家信,凭乌为到西山区。
西山松柏应更好,及取之官来拜扫。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逆水

    读音:nì shuǐ

    繁体字:逆水

    英语:against the current

    意思:与水流方向相反。
      ▶宋·梅尧臣《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诗:“古岸绿蒲老,春帆逆水轻。”
      ▶赵

  • 上天

    读音:shàng tiān

    繁体字:上天

    短语:天国 西方 净土 天堂 极乐世界

    英语:go up to outer space

    意思:I

     1.天空,

  • 高秋

    读音:gāo qiū

    繁体字:高秋

    意思:
     1.天高气爽的秋天。
      ▶南朝·梁·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一:“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旅吟还有伴,沙

  • 濡须

    读音:rú xū

    繁体字:濡須

    意思:(濡须,濡须)

     1.水名。今称运漕河。源出安徽省·巢湖,东流至今芜湖市·裕溪口入长江。古代当江·淮间交通要道,魏·晋·南北朝时,这里是兵争要地。
     
     2.堡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