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尽日凝伫。
意思:凭高整天凝伫。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竹马子》
全文赏析
【注释】:
《竹马子》是柳永的自度曲。从意境上讲,这首词属柳永的雅词 ,其中不只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恨,而且也是对封建文人命运的凭吊,整体情绪沉郁深远。
这首词是词人漫游江南时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表现的景象雄浑苍凉。词人将古垒残壁与酷暑新凉交替之际的特异景象联系起来,抒写了壮士悲秋的感慨。
“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这两个词语雅致而考究,表现了夏秋之交雨后的特有现象。在孤垒危亭之上,江边烟渚之侧,更加能够感到时序变换。孤垒、烟渚、雌霓、雄风,这一组意象构成了雄浑苍凉的艺术意境,词意的发展以“渐觉”两字略作一顿,以“一叶惊秋,残蝉噪晚”进一步点明时序。“素商”即秋令。在这里,词人的悲秋情绪逐渐向伤离意绪发展,于是他又“览景想前欢”了。从“前欢”一语来推测,词中所怀念当是帝都汴京和作者过从甚密的一位歌妓。可是往事已如过眼烟云,帝都汴京遥远难以重到。
上阕的结句已开始从写景向抒情过渡,下阕便紧接而写“ 想前欢 ”的心情。柳永不像在其他词里将“想前欢”写得具体形象,而是仅写出目前思念时的痛苦情绪。“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很具情感表达的深度 。离别之后,旧情难忘,因离别更添加新愁;又因难聚难忘,新愁愈加容易堆积,以致使人无法排遣。“易”和“难”既是对比关系又是因果关系,这对比与因果就是所谓“ 成追感 ”的内容。“尽日凝伫”、“消魂无语”形象地表现了无法排遣离愁的精神状态 ,也充分流露出对故人的诚挚而深刻的思念,并把这种情绪发挥到极致。最后作者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 。特别是结尾“ 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两句,意味极为深长,把一已羁旅苦愁拓展为人世兴衰的浩叹。
这首词虚实相生,在情与景的处理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上片首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 ,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 。下片则相反,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这种交错的布局,不仅使整体结构富于变化,而且如实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在特定环境中活动变化的过程 。全词意脉相承,严谨含调,是一首优秀的长调慢词。
相关句子
- 凭高倚迥。-- 出自《台城路 次邵复孺韵》作者:[元]钱霖
- 凭高试问。-- 出自《摸鱼儿·倚危梯》作者:[宋]陈策
- 凭高不见。-- 出自《点绛唇·春睡腾腾》作者:[宋]王安礼
- 凭高眺远。-- 出自《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作者:[宋]周邦彦
- 凭高寓目。-- 出自《喜迁莺·凭高寓目》作者:[宋]史浩
- 凭高望极。-- 出自《台城路/齐天乐》作者:[宋]张炎
- 凭高露饮。-- 出自《摸鱼子 高爱山隐居》作者:[宋]张炎
- 凭高吊古。-- 出自《台城路/齐天乐》作者:[宋]仇远
- 尽日凭阑。-- 出自《南乡子·翠密红繁》作者:[宋]欧阳修
- 尽日悠扬飞舞。-- 出自《惜分飞·池上楼台堤上路》作者:[宋]刘学箕
- 尽日繁香里。-- 出自《菩萨蛮·南轩面对芙蓉浦》作者:[宋]陈与义
- 流苏尽日垂。-- 出自《菩萨蛮·绿杨低映深深院》作者:[宋]王之道
- 尽日无人见。-- 出自《菩萨蛮·平芜冉冉连云绿》作者:[宋]程垓
- 尽日相看如醉。-- 出自《桃源忆故人·小楼帘卷栏干外》作者:[宋]李漳
- 尽日不成眠。-- 出自《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作者:[宋]吴文英
- 杨花尽日风。-- 出自《阮郎归·晚妆长趁景阳钟》作者:[宋]晏几道
- 杨花尽日风。-- 出自《阮郎归·晚妆长趁景阳钟》作者:[宋]晏几道
- 凝伫。-- 出自《如梦令·海雁桥边春苦》作者:[宋]吕本中
- 凝伫。-- 出自《如梦令·海雁桥边春苦》作者:[宋]吕本中
- 黯凝伫。-- 出自《法曲献仙音 寄寿云西老人,时吴与张石隐、》作者:[元]邵亨贞
- 正凝伫。-- 出自《扫花游/扫地游》作者:[宋]杨无咎
- 断魂凝伫。-- 出自《卓牌儿/卓牌子》作者:[宋]万俟咏
- 空凝伫。-- 出自《点绛唇·分袂情怀》作者:[宋]陈允平
- 空凝伫。-- 出自《点绛唇·水绕孤城》作者:[宋]蔡伸
- 玉鞭凝伫。-- 出自《点绛唇·小驻征骖》作者:[宋]曾协
- 凝伫。-- 出自《真珠帘·落红几阵清明雨》作者:[宋]徐□
- 空凝伫。-- 出自《点绛唇·池馆春深》作者:[宋]方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