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清溪兰若(兼隐者旧居)》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意思:丹灶长期闲置荒芜多年生的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游清溪兰若(兼隐者旧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山峰、丹灶、碧潭、灵仙、古寺、白云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欣赏。 首句“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诗人向西望去,层层叠叠的山峦连绵不断,然而在这众多的山峦之中,却独有一峰突显出其秀美之色。这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的数量和质量,表达了对这一峰秀色的赞美之情。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这几句诗描绘了山中丹灶、碧潭、潜龙和岩室等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自然风光的热爱。诗人通过描述山中丹灶的荒废、碧潭的深邃、灵龙的隐匿以及古寺的钟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引人遐想。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最后两句诗,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山中白云和杉松的喜爱之情。诗人将白云和杉松拟人化,将其描绘为“幽隐”在远处的朋友,年年都不离不弃地陪伴着诗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富有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峰、丹灶、碧潭、灵仙、古寺、白云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欣赏。诗中运用了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富有情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
丹灶久闲荒宿草,碧潭深处有潜龙。
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宿草

    读音:sù cǎo

    繁体字:宿草

    英语:grass of last year

    意思:
     1.隔年的草。
      ▶《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孔颖达疏:“宿

  • 深处

    读音:shēn chù

    繁体字:深處

    造句:

  • 丹灶

    读音:dān zào

    繁体字:丹竈

    意思: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梁·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王甫﹞忽遇一道人,引至一处,过松下,有废丹灶。”
     

  • 潜龙

    读音:qián lóng

    繁体字:潛龍

    英语:the dragon hiding in deep waters

    意思:(潜龙,潜龙)

     1.谓阳气潜藏。
      ▶《易•干》:“初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