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意思: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没有必胜汤薇。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次韵君节秘书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的态度。诗人宁愿做一个回归民间、穿着青色官袍的朝士,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贪图尘世的官职,追求那些看似华丽实则空虚的名利。诗人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官职的淡泊之情和对生活的朴素追求。
颔联“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认为,人往往容易被尘世中的名利所诱惑,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而这种束缚往往会让人失去真正的自我。同时,人心中的是非观念也是难以消除的,这使得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
颈联“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无奈和悲愤。在战乱时期,许多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而那些掌握权势的将军却很少有人能够实现报效国家的愿望。这使得诗人对于政治斗争和战争的残酷性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尾联“可怜鸠鷃}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诗人以鸠鷃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无奈。鸠鷃虽然生活在篱笆下,看似安逸自在,但它们却无法理解高飞的雄鹰和凤凰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不应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人生、战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诗人通过对比、引用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