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闲居》 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

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

意思:深竹丛中大门关闭,静扫松下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闲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纷扰的厌倦。 首句“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竹林深深,松树静立,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次句“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表达了诗人在晚风中独自长啸,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情境更加强调了环境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整天坐在那里看山,有时还会在枕着书卷的漫长时间里入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理解他生活的人的期待。诗人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生活,没有繁杂的琐事困扰他。这既是对外界的期待,也是对自己内心安宁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能够理解他生活的人的期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深闭竹间扉,静扫松下地。
独啸晚风前,何人知此意。
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
谁能从我游,使君心无事。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松下

    读音:sōng xià

    繁体字:鬆下

    意思:
     1.松树之下;松间。
      ▶唐·李白《淮南卧病书怀》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闲白。”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 扫松

    读音:sǎo sōng

    繁体字:掃鬆

    意思:(扫松,扫松)
    扫墓。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先垄》:“吾乡多于至节、岁节、清明诣坟所……乘祭之后,大率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观而归。至节、岁节非扫松也,

  • 下地

    读音:xià dì

    繁体字:下地

    短语:下乡

    英语:go to the fields

    意思:I

     1.犹下土,天下。
       ▶《书•金縢》:“用能定尔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