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堵吟》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

意思:我也多么痛苦悲伤,江水冬更深,我很难捕捉鱼冷。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上堵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秋景,表达了悲伤与寂寥的情绪。诗中的客人、游女、金城的两稚子、江水、鲂鱼以及江上听歌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感的画卷。 首句“台上有客吟秋风”描绘了客人在台上吟诵秋风的情景,展现出秋天的萧瑟氛围。“悲声萧散飘入空”则进一步表现了悲伤的声音飘散在空中,营造出一种寂寥落寞的氛围。 接着,“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描绘了游女偷偷聆听,想模仿那悲伤的声音,但却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深意。这两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即使表面上看起来相似,实际上内心的感受却难以共通。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这两句诗提出了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客人悲伤原因的疑惑。紧接着,“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描绘了空旷寂静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悲伤与孤独的氛围。 然后,“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悲伤,以江水渐深、鲂鱼难捕来象征着生活的艰难。而“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则揭示了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彼此的悲伤,只能感受到表面的痛苦。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人物的悲伤情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奈。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江水

    读音:jiāng shuǐ

    繁体字:江水

    英语:river

    意思:即长江。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高诱注:“江水出岷山。”<

  • 何苦

    读音:hé kǔ

    繁体字:何苦

    短语:何必

    英语:why bother

    意思:
     1.有何苦衷,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史记•黥布列传》:“﹝上﹞与布相望见

  • 更深

    解释

    更深 gēngshēn

    [deep at night] 夜深

    更深人静

    更深夜静

    引用解释

    夜深。 唐 杜甫 《火》诗:“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 亦何

    读音:yì hé

    繁体字:亦何

    意思:何其;多么。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阙之徒,知其所云为哉!”唐·杜甫《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方文《宋遗民咏•赵子

  • 鲂鱼

    读音:fáng yú

    繁体字:魴魚

    意思:(鲂鱼,鲂鱼)
    《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唐·杜甫《观打鱼歌》:“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宋·吴自牧《梦粱录•分茶酒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