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晓风鹎鵊子,迎春啼到送春时。
意思:不到早上风鹎鵊子,迎春哭到送春时。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五月闻莺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桑阴净尽麦头齐,江上闻莺每岁迟。不及晓风鹎鵊子,迎春啼到送春时》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表达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诗。通过对桑树、麦田、黄莺等自然物的观察和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热爱。
首句“桑阴净尽麦头齐,江上闻莺每岁迟。”描绘了麦田的成长和桑树的凋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随着麦头的齐整,桑阴已经渐渐消失,暗示着夏季的来临和春天的离开。同时,江上的黄莺因为季节的更替,歌声也变得迟缓,仿佛在惋惜春天的短暂。
“不及晓风鹎鵊子,迎春啼到送春时。”诗人用“晓风鹎鵊子”来比喻那些在清晨就开始啼鸣的鸟儿,它们早早地迎接春天的到来。而黄莺却因为“每岁迟”而无法赶上这样的盛况,只能在最后时刻“迎春啼到送春时”,表达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热爱。诗人通过对黄莺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