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出塞曲(四首)》 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

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

意思:从军队呼叫延塞,勒马单于台。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出塞曲(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是一首描绘从军战士在边塞之地生活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 首句“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描绘了战士们行军时的场景,呼延塞即呼延部落的士兵,他们骑着马匹,在单于台上停马驻足,展现出战士们的英勇和决心。单于台是古代匈奴单于所居的宫殿遗址,这里成为战士们立下誓言、表达忠诚的象征。 “天地兵声合,关河秋色来”两句描绘了边塞之地的秋色和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秋色和战鼓声相互映衬,表现出边塞的壮美和战士们的英勇。 “酬恩凭玉剑,致远见龙媒”两句表达了战士们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手持宝剑,为国家的安宁而奋斗。他们像龙媒一样,驰骋疆场,展现出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最后“旦夕边城上,喧喧笳鼓哀”两句描绘了边城之上的喧嚣和笳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壮而激昂的画面。战士们日夜守卫边疆,他们用笳鼓声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从军战士在边塞之地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它表达了战士们的忠诚、勇敢和报效国家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边塞的壮美和战争的悲壮。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人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军呼延塞,勒马单于台。
天地兵声合,关河秋色来。
酬恩凭玉剑,致远见龙媒。
旦夕边城上,喧喧笳鼓哀。
¤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勒马

    读音:lè mǎ

    繁体字:勒馬

    英语:draw bit

    意思:
     谓驾驭、驱赶马。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辛公平上仙》:“将军乃敕臻送公平,遂勒马离队,不觉足已到一板门前。”
    ▶《

  • 单于

    读音:chán yú

    繁体字:單於

    英语:chief of the Xiongnu in Acient China

    意思:(单于,单于)

     1.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史记

  • 呼延

    读音:hū yán

    繁体字:呼延

    造句:

  • 从军

    解释

    从军 cóngjūn

    [enlist] 旧时指参加军队

    弃商从军

    引用解释

    1.参加军队;投身军旅。《史记·东越列传》:“旧从军无功,以宗室故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