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僧广实三首》 通身是手承谁力,方信常人实若虚。

通身是手承谁力,方信常人实若虚。

意思:全身是手承接谁努力,普通人是虚无方信。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和僧广实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闻说年来贫更甚,生涯和地与锥无》。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生活贫困的人的境遇。 首句“年来贫更甚”直接点明诗人的观察和感受,揭示出诗人的朋友或亲人近年来生活状况的恶化,贫病交加,愈加困顿。 “生涯和地与锥无”一句,诗人用“和地与锥无”来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难,就像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没有缝隙的磨盘上,无处着力。这里的“和地”和“锥”都是极度的简陋和贫瘠,而“无”则表达了生活的艰难,无处可藏身,无处可着力。 “通身是手承谁力”一句,诗人用“通身是手”来形容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依靠,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去支撑生活。而“承谁力”则表达出生活的艰难,没有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 最后一句“方信常人实若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对生活的深深无奈和无力感,也透露出对社会的深深忧虑。他看到普通人就像一个空壳子,没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生活贫困的人的困苦境遇,表达出诗人对普通人生活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说年来贫更甚,生涯和地与锥无。
通身是手承谁力,方信常人实若虚。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通身

    读音:tōng shēn

    繁体字:通身

    短语:周身

    英语:the whole body

    意思:
     1.全身;浑身。
      ▶《陈书•高祖纪下》:“仙人见于罗浮山小石

  • 常人

    读音:cháng rén

    繁体字:常人

    意思:
     1.守常道不变的人。
      ▶《书•立政》:“继自今后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蔡·沈集传:“常人,常德之人也。”
     
     2.平常的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