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湖州碧澜堂》 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

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

意思:《苕溪清水浅霅溪斜,碧玉光照万户寒。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湖州碧澜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苕溪和霅溪的美丽景色,以及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神秘感。 首句“苕溪清浅霅溪斜”,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苕溪和霅溪清澈而平缓流淌的景象。苕溪和霅溪是两条溪流的名字,诗人用“清浅”和“斜”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这两条溪流的宁静和平和,仿佛可以听到溪水轻轻流淌的声音。 “碧玉光寒照万家”,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透过云层洒在万家灯火上,形成一片清冷而美丽的光影。诗人用“碧玉”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而“照万家”则描绘出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这句诗的意境深远,诗人以洞庭渔笛作为象征,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神秘感。在月光照耀下的夜晚,隔着芦花听到洞庭渔笛的声音,这种情景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描绘苕溪和霅溪的景色,以及月光下的神秘声音,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美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脱的意味。这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寒照

    读音:hán zhào

    繁体字:寒照

    意思:寒天的日光。
      ▶明·杜濬《游夹山漾》诗:“林壑罗秋姿,紫翠罥寒照。”

    造句:暂无

  • 万家

    读音:拼音:wàn jiā 五笔:dnpe

    万家的解释

    词语分解

    • 万的解释 万 (萬) à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喻极多:万物。万方(.指全国和世界各地;.
  • 苕溪

    读音:tiáo xī

    繁体字:苕溪

    意思: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罗隐《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

  • 清浅

    读音:qīng qiǎn

    繁体字:清淺

    英语:(of water) clean and shallow.

    意思:(清浅,清浅)

     1.谓清澈不深。
      ▶南朝·宋·谢灵运《从斤竹

  • 霅溪

    读音:zhà xī

    繁体字:霅溪

    意思:水名。在浙江省湖州市。也为旧吴兴县之别称。
       ▶南唐沈汾《续仙传•马自然》:“尝醉于湖州,堕霅溪,经日而出,衣不沾湿。”
       ▶宋苏轼《阳关词·答李公择》:“使君莫忘霅溪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