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花心动·雨洗胭脂》 探春常恨无颜色,试浓抹、当场微笑。

探春常恨无颜色,试浓抹、当场微笑。

意思:探春常埋怨没有颜色,试着浓抹、当场微笑。

出自作者[宋]马子严的《花心动·雨洗胭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桃花杏花和野梅的对比,表达了对野梅风骨品格的赞赏之情。 上片写桃花杏花之盛,以反衬出野梅的稀少,但又不直接写野梅,而是通过对比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词人先是描绘了春雨洗礼过的胭脂般的桃花杏花,她们在枝头盛开,占尽了春光。接着笔锋一转,写到“独惜野梅,风骨非凡,品格胜如多少”,这里用了一个转折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野梅与众不同的风骨和品格。 接着词人又通过“探春常恨无颜色”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野梅的稀有和与众不同。词人尝试着用浓妆艳抹的方式来描绘野梅,希望它能够微笑出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使野梅的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下片继续赞美野梅的品格,“直与岁寒共保”,“问单于、如今几分娇小”,赞扬了野梅在寒冷季节中保持本色、不畏严寒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野梅小巧可爱的喜爱之情。“莫怪山人,不识南枝”,这里词人用了一个典故,即林逋咏梅的诗句“疏影横斜”中的“南枝”,暗示自己也是一位不识真梅真品的隐者。“横玉自来同调”,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词人与野梅同为高洁之士,有着共同的品格。 整首词通过对比、拟人、典故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野梅的形象,表达了对野梅风骨品格的赞赏之情。同时,词人也通过自己的隐者身份,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向往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洗胭脂,被年时、桃花杏花占了。
独惜野梅,风骨非凡,品格胜如多少。
探春常恨无颜色,试浓抹、当场微笑。
趁时节,千般冶艳,是谁偏好。
直与岁寒共保。
问单于、如今几分娇小。
莫怪山人,不识南枝,横玉自来同调。
岂须摘叶分明认,又何必、枯枝比较。
恐桃李、开时妒他太早。

关键词解释

  • 探春

    读音:tàn chūn

    繁体字:探春

    英语:Tanchun

    意思:
     1.早春郊游。
      ▶唐·宋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唐·孟郊《长安早春

  • 当场

    读音:dāng chǎng

    繁体字:噹場

    短语:实地

    英语:on the spot

    意思:(当场,当场)
    I
    交手,较量。
       ▶《英烈传》第二四回:“

  • 微笑

    读音:wēi xiào

    繁体字:微笑

    英语:smile

    意思:轻微地笑;轻微的笑。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汉·张衡《思玄赋》:“离朱脣而微笑

  • 无颜

    读音:wú yán

    繁体字:無顏

    意思:(无颜,无颜)
    羞愧,没有脸面见人。
      ▶《法苑珠林》卷三一引《杂宝藏经》:“儿不获已,而语母言:‘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止欲具道,无颜之甚。’”
      ▶《警世通言•金令

  • 浓抹

    读音:nóng mǒ

    繁体字:濃抹

    意思:(浓抹,浓抹)
    厚施脂粉。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浓抹总相宜。”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之一:“翠叶轻笼豆颗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