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鶒满晴沙。

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鶒满晴沙。

意思:雀啄上游黄柳花,??鹚机满晴沙。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全文赏析

雀啄江头黄柳花①,鵁鶄鸂鶒满晴沙②。自知白发非春事③。且尽芳搏恋物华④。近侍即今难浪迹⑤,此身那得更无家⑥。丈人才力犹强健⑦,岂傍青门学种瓜⑧。

  (首二叙景,三四陪郑,五六自叙,七八勉郑。春事物华,即指江头花鸟。白发自怜,清樽聊遣,公盖对境而兴阑矣。官居近侍,既难浮沉浪迹,回念此身,更无家计可资。见尸位不可,去官不能,进退两难也。郑丈必有归隐之语。故称其才力犹强,不当学邵平之种瓜。《杜臆》:此诗起最有力,一气转下。势若连环,若他人必用力实联矣。朱注“那得更无家”,即“笑为妻子累”意,时已有去官之志。二句仍属慨叹语。)

  ①【顾注】柳始生嫩蕊,其色黄,故曰黄柳。未叶而先花,故雀啄之。②《通鉴》:玄宗初年,遣宦者诣江南,取鵁鶄、鸂鶒等置苑中。申涵光曰,两句三用鸟名,顿挫有致。③陶潜诗:“白发被两鬓。”王勃诗:“春事一朝归。”欧阳公诗:“青春固非老者事。”本杜。④《晋·隐逸传》:“刘、毕芳樽之友。”阳缙诗:“青门小苑物华新。”吴注:梁柳恽诗:“离念已郁陶,物华复如此。”⑤许善心诗:“夕拜参近侍,朝恩滥弘奖。”戴逵《栖林赋》:“浪迹颖滨,栖景箕岑。”⑥《诗》:“乐子之无家。”⑦王充《论衡》:“才力不相如。”陆云书:“永曜素自强健。”⑧《三辅黄图》:“长安霸城门,其色青,故曰青门。秦东陵侯邵平隐居于此,种瓜五色。”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雀啄江头黄柳花,??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 柳花

    读音:liǔ huā

    繁体字:柳花

    意思:
     1.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
      ▶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元·张可久《凭阑人•暮春即事》曲:“小玉阑干月半掐,

  • 黄柳

    读音:huáng liǔ

    繁体字:黃柳

    意思:(黄柳,黄柳)

     1.初吐叶的柳树。因其叶呈鹅黄色,故称。
      ▶唐·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仇兆鰲注引

  • 晴沙

    读音:qíng shā

    繁体字:晴沙

    意思:阳光照耀下的沙滩。
      ▶唐·杜甫《曲江陪郑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花柳,鵁鶄鸂鶒满晴沙。”
      ▶唐·钱起《同严逸人东溪泛舟》诗:“寒花古岸旁,唳鹤晴沙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