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酹江月/念奴娇》 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

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

意思:花光何处,儿孙身价正彻。

出自作者[宋]王柏的《酹江月/念奴娇》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是一首描绘冬天的景色,以及赞美梅花的高尚品格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梅花的欣赏。 首先,诗中描述了腊月之前的冬天,苦无多少寒意,梅花却先白。这表达了诗人在冬天的寒冷中感受到的无奈和期待梅花的开放。接着,诗人惋惜在清浅的地方,没有人去探访孤山上的梅花。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将梅花比作“孤山仙客”,表达了梅花的优雅和高贵。 然后,诗中提到了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夜阑人悄,可无一段春月。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春月相伴,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孤独和高洁。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的珍视和赞美。它怕梅花的香气已经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君接。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暗示了梅花已经凋谢,不再与春天相接。但是诗人仍然希望保留梅花的天然标格,赞美它的坚韧和高尚。 最后,诗中描绘了老梅的形态,表达了对老梅的敬仰和赞美。它不放风骚歇,表达了老梅不放弃的精神,不放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这句诗表达了老梅的后代也继承了它的品格和精神,声名远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色和赞美梅花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仰。它用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梅花的欣赏,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生命力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
可惜横斜清浅处,谁访孤山仙客。
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
夜阑人悄,可无一段春月。
怕它香已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君接。
买得鹅千幅绢,留取天然标格。
老梅梢癯,蕊圆须健,不放风骚歇。
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

关键词解释

  • 花光

    引用解释

    花的色彩。 南朝 陈后主 《梅花落》诗之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 北周 庾信 《象戏赋》:“况乃豫游仁寿,行乐徽音,水影摇日,花光照林。” 宋 苏轼 《灵上访道人不遇》诗:“花光红满栏,草色緑无岸。”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罢官光景,较之下第尤难,为怀吾郡 王笠舫 大令诗:‘春在花光浓淡里,官如山色有无中。’未免

  • 声价

    读音:shēng jià

    繁体字:聲價

    英语:reputation

    意思:(声价,声价)
    名誉身价。
      ▶汉·应劭《风俗通•十反•聘士彭城姜肱》:“吾以虚获实,薀藉声价。盛明之际,尚不委

  • 儿孙

    读音:ér sūn

    繁体字:兒孫

    英语: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descendants

    意思:(儿孙,儿孙)
    子孙。亦泛指后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