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意思:伯牙绝弦遗憾,抱着璞玉哭卞和。

出自作者[宋]陆文圭的《婺州傅仁贽诗求见依韵和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深沉、内省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段,作者表达了他想要出游,寻找明主的愿望,这反映了他的抱负和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赏识,能够为世界带来改变。然而,他也明白,世人对新生事物并不热衷,这反映了社会的保守和固步自封。 接下来的几段,作者借用了古代的典故和故事,如绝弦的伯牙和和氏璧,表达了自己对于不被理解的痛苦和对于璞玉的坚持。他感叹自己虽然洁身自好,却无法改变俗世的靡靡之风。他看到了人们追求声利,却忽视仁义的景象,这让他感到深深的痛心。 然后,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寄托在了婺女和箕尾德星聚的时刻,希望自己能像这些星宿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才华可能会被有司所忽视,这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的期待,他希望有知音能够欣赏他的才华,能够让他在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感叹自己已经老了,无法做出更多的贡献,只能自我反省,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整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它是一个人对自我认知和社会期望的深度反思,也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宣言。这首诗的深度和内省性,使其成为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发燥始出游,心期结明主。
天方穷畸人,世不喜生语。
绝弦恨伯牙,抱璞泣和氏。
独怜身皓皓,不救俗靡靡。
竞趋声利途,孰蹈仁义轨。
寘之勿复道,作者孰穷比。
婺女实气明,箕尾德星聚。
杂还贡束阁,高明识芝宇。
鉴衡付有司,尺度失奇士。
少需知我者,一第溷子耳。
瓠樗嗟无用,车斗可胜数。
老矣何能为,欿然徒自视。
安得善及人,共勉学为已。

关键词解释

  • 伯牙

    读音:bó yá

    繁体字:伯牙

    意思:春秋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着名琴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

  • 和氏

    引用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

  • 绝弦

    读音:jué xián

    繁体字:絕弦

    意思:(绝弦,绝弦)

     1.断绝琴弦。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