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不为素纨犹在手,定疑秋夜乍寒时。

不为素纨犹在手,定疑秋夜乍寒时。

意思:不为白色丝绸仍然在手,确定怀疑秋天夜晚忽然寒冷时。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夏夜宿西园酒醒闻雨(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飞虫绕烛梦回迟》,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描绘了一个人在烛光下梦回的场景。而诗的内容也确实如此,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并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 首句“飞虫绕烛梦回迟”,描绘了一个人在烛光下梦回的场景。飞虫围绕烛光飞舞,暗示了夜已深,人们已经入睡。而“梦回迟”则表达了梦境的美好和深沉,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提供了情感背景。 第二句“荷叶齐鸣雨一池”,描绘了雨打荷叶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夜晚的宁静氛围。这句诗给人一种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感,雨声和荷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夜晚图景。 第三句“不为素纨犹在手”,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手中的素纨,即白色的丝质手绢,可能代表着过去的某种美好记忆,也许是和某人的美好时光,也许是某个特别的时刻。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最后一句“定疑秋夜乍寒时”,诗人表达了对秋夜乍寒的疑虑和不安。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夜寒凉的担忧,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困惑和疑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虫绕烛梦回迟,荷叶齐鸣雨一池。
不为素纨犹在手,定疑秋夜乍寒时。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秋夜

    读音:qiū yè

    词语解释

    ⒈  散文。鲁迅作。1924年发表。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描写作者后院里的两棵枣树以及鬼fc77眼的夜空。以秋天的夜空象征黑暗的现实,而枣树则是敢于斗争的勇士。作品意境深邃,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意义。

  • 不为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為

    意思:(不为,不为)
    I

     1.不做;不干。
       ▶《诗•卫风•淇奥》:“善戏嚯矣,不为虐兮。”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 素纨

    读音:sù wán

    繁体字:素紈

    意思:(素纨,素纨)
    白色细绢。可用以制衣、书写等。
      ▶晋·成公绥《隶书体》:“尔乃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纨,染玄翰。”
      ▶唐·李益《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诗:“

  • 手定

    读音:shǒu dìng

    繁体字:手定

    意思:
     1.亲身平定。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唐文皇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
     
     2.亦作“手订”。谓亲自制定、编定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