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湖上晚归》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意思:桥横水木已秋色,红色在云峰正晚晴。

出自作者[宋]林逋的《湖上晚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归乡的画卷,营造出一种清晰、宁静且带有一丝忧郁的氛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以及归乡之情的深切。 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在这里,诗人躺在船舷上,沉浸在清晰的归乡思绪中。“浑恐是蓬瀛”反映了诗人对远方景物的模糊,似乎看到了蓬莱仙岛,表现出一种惆怅和迷离的情感。 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这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桥梁横跨水面,树木已经染上了秋色。晚霞映照着山峰,天气正晴。这两句诗用浓郁的秋色和晚晴的云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景象。 颈联“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这里的“翠羽”指鸟羽,“湿飞”描绘出鸟儿在湿润的空气中飞翔的样子,仿佛在避开人。而“红蕖”即红荷花,“香嫋”形容花香飘溢,似乎在欢迎人。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动植物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这里“依稀渐近诛茅地”描述诗人渐渐地接近了诛茅之地,也就是他的家乡。“鸡犬林萝隐隐声”则描绘了家乡的生活气息,鸡犬之声和林萝隐隐传来,使诗人的归乡之情更加深切。 整首诗以秋日归乡为主题,用浓郁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自然的美,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关键词解释

  • 云峰

    读音:yún fēng

    繁体字:雲峰

    英语:Unbong

    意思:(云峰,云峰)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 晚晴

    读音:wǎn qíng

    繁体字:晚晴

    意思:
     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梁·何逊《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
      ▶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

  • 倚云

    读音:yǐ yún

    繁体字:倚雲

    意思:(倚云,倚云)
    靠着云。形容极高。
      ▶唐·宋之问《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