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晚》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意思:时光流转忽然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秋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和感受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寂寞和孤独。 首先,诗的开头“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菊花在篱笆上稀稀疏疏,梧桐树落下叶子,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在地上。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秋天的萧瑟和冷清。 “单幕疏帘贫寂寞,凉风冷露秋萧索”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帘子稀疏,显得格外冷清,凉风冷露的秋夜,更增添了寂寞之感。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年华老去的无奈。而最后一句“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更是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怜悯。诗人通过这个场景,将他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寂寞和孤独,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同情。这是一首非常值得一读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寞,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流转

    读音:liú zhuǎn

    繁体字:流轉

    短语:飘零 漂泊 流浪 飘流 流离失所 颠沛流离 漂流

    英语:be on the move

    意思:(流转,流转)

  • 光阴

    读音:guāng yīn

    繁体字:光陰

    短语:日子 生活

    英语:time

    意思:(光阴,光阴)

     1.景象。
      ▶南朝·齐·王融《秋胡行》:“光阴非

  • 颜色

    读音:yán sè

    繁体字:顏色

    短语:色调

    英语:color

    意思:(颜色,颜色)

     1.面容;面色。
      ▶《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