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上·孔子》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意思:子思孟轲缘底事,列的舜、禹和颜回。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咏史上·孔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德和学问的。它通过对比不同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学问追求的深刻理解。 首句“绝粮之愠鲜知德”,表达了对于那些因为面临生活困境而失去对道德的追求的人的失望。这里的“绝粮”象征着生活的艰难,“愠”表示不满和愤怒,“鲜知德”则暗示了这种人在困境中失去了对道德的认知和坚守。 第二句“浮海之喜无取材”则是对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的批评。他们因为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而忽视了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这种“浮海之喜”是毫无意义的。 接下来的两句“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是对两位古代思想家的引用,他们分别是子思和孟子,他们代表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这里,“缘底事”表示原因,“列之”表示列举,而“舜禹与颜回”则代表了古代的道德典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无论是子思还是孟子,他们的学问和道德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效仿的,而不是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学问的深刻理解,对那些忽视精神追求,追求物质享受的人的批评,以及对古代思想家和道德典范的敬仰。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追求学问,而不是被物质生活所迷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绝粮之愠鲜知德,浮海之喜无取材。
子思孟轲缘底事,列之舜禹与颜回。

关键词解释

  • 舜禹

    读音:shùn yǔ

    繁体字:舜禹

    意思:虞舜和夏禹的并称。
      ▶《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

  • 孟轲

    读音:mèng kē

    繁体字:孟軻

    详细释义:人名。(公元前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

  • 缘底

    读音:yuán dǐ

    繁体字:緣底

    意思:(缘底,缘底)
    因何;为什么。
      ▶后蜀·阎选《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宋·梅尧臣《庶子泉》诗:“沙穴石窦无限泉,此泉缘底名不灭?”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