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彭蠡》 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意思: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彭蠡》

全文赏析

这首诗《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对鄱阳湖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诗人以浩渺无边的鄱阳湖为背景,描绘了湖口茫茫无际的景象和鄱阳岑隐约可见的山景。这两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壮丽的基调,展现了鄱阳湖的广阔和神秘。 颔联“地涌三辰动,江连九派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美景象。这里的三辰应该是指日月星,在湖中涌动,显示出鄱阳湖的神秘和壮丽;而九派则是形容鄱阳湖的分支众多,连绵不绝。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即人生如日月星辰般闪耀,又如江河一般汇聚众流,不断壮大。 颈联“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诗人表达了自己作为武昌客的感慨和从豫章出发,吟咏自然的情感。这里的“扬舲”指的是奋力前行,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发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 尾联“不见垂纶叟,烟波空我心”,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烟波浩渺的鄱阳湖边,无法找到那种宁静和满足的情感寄托。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垂纶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鄱阳湖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色,也有深沉的人生哲理,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
地涌三辰动,江连九派深。
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不见垂纶叟,烟波空我心。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豫章

    读音:yù zhāng

    繁体字:豫章

    英语:Yuzhang

    意思:
     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
      ▶《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

  • 发兴

    读音:fā xīng

    繁体字:發興

    意思:(发兴,发兴)
    I

     1.发兵兴师。
       ▶《汉书•严助传》:“闽越复兴兵击南越。
       ▶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

  • 扬舲

    读音:yáng líng

    繁体字:揚舲

    意思:(扬舲,扬舲)
    犹扬帆。
      ▶南朝·梁·刘孝威《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唐·杜甫《别蔡十四着作》诗:“扬舲洪涛间,仗子济物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