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成》 孔孟也宜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

孔孟也宜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

意思:孔子、孟子的宜轻管晏,臯夔不一定失去了唐虞。

出自作者[宋]石延年的《偶成》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立的思考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展现了诗人追求真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力图振兴前文之道,却感觉孤独,因为他不愿与流俗之辈讨论荣辱兴衰。 颔联“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中,诗人对行动与静止进行了思考,认为如果行动不能符合仁义,那么静止可能更好。同时,他看到了事物背后的机关,认识到了表象与实质的区别。 颈联“孔孟也宜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中,诗人对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认为孔孟可能会轻视管晏,但臯夔未必失去唐虞的美德。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 尾联“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们的态度。他并不追求权贵们的认可和荣誉,而是甘愿低头混于世儒之间。这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和道德教诲,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思考精神。同时,诗人的文字简练流畅,意境深远,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宜轻管晏,臯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

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

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年四十八岁。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孔孟

    读音:kǒng mèng

    繁体字:孔孟

    英语:Confucius and Mencius

    意思: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并称。
      ▶晋·张协《洛禊赋》:“于是搢绅先生,啸俦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唐虞

    读音:táng yú

    繁体字:唐虞

    意思: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