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意思:技同北郭知道应该滥用,棒比东方惭愧了很多。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感慨和自我认知的诗。 首句“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直接描绘了京城外的景象,秋风在柳树旁的御河边吹拂,引发了客子(旅人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疑问,即身处京华的客子们心中是如何看待这种生活的。 接下来的两句“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是对诗人自身生活状况的反思。诗人可能是在官场上任职,而“伎同”和“俸比”这两个对比,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矛盾。一方面,他可能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像北郭知应滥竽充数一样,感到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另一方面,他的俸禄相比于他的期望来说,可能显得过于微薄,使他感到愧疚。 “梁寺钟来残月落”和“汉宫砧断早鸿过”两句描绘了京华的夜晚景象,残月落下,寺庙的钟声响起,早鸿声声从汉宫传来。这些景象可能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可能引发他对京华生活的思考。 最后两句“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况的理解和接受。他可能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顺应潮流,同时他也明白自己需要不断地等待和期待,就像等待清晨的晓珂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感慨和自我认知,既有对自身境况的不满和矛盾,也有对京华生活的思考和接受。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柳外秋风起御河,京华客子意如何。
伎同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梁寺钟来残月落,汉宫砧断早鸿过。
不材幸得同趋阙,几度珊珊候晓珂。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北郭

    读音:běi guō

    繁体字:北郭

    意思:
     1.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人葬庄公于北郭。”
      ▶杜预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
      ▶汉·阮瑀《

  • 东方

    读音:dōng fāng

    繁体字:東方

    英语:the East

    意思:(东方,东方)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